[导读]在Web2.0时代,究竟什么能够真正激励人?员工关注物质管理,但不仅仅于此。赫尔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需求都告诉我们,探求与发现基于人内在的需求是激励员工的核心手段。
在Web2.0时代,究竟什么能够真正激励人?员工关注物质管理,但不仅仅于此。赫尔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需求都告诉我们,探求与发现基于人内在的需求是激励员工的核心手段。能量金字塔就是通过系列的问题,协助管理者通过撬动员工的内在信念,让员工迸发出更大的能量,并且也是协助管理者从多个维度深入探求“人心”本质、坚定生命能量的深层次信念系统。
能量金字塔的六个层面
能量金字塔的缘起来自罗伯特·迪尔茨在1991年提出的理解层次—从六个层面剖析—探求人心,帮助使用者明白如何从困惑中突破的关系,并且与自己潜意识的深层力量联系,真正寻求影响个体持续的内在激励因素。
其中环境层面强调的是外部条件,包括人、事、物、时、地、财、资源等等。外界环境是变化的,但我们只关注外界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往往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奴役,这就是所谓的外激励,将个人的幸福、成长归结于外界环境的变化。
行为层从外在激励转移到内在的行为,这是内在能量的起点。正向行为的累加能够让人聚焦于自身行为的改善;强调做什么,是实际动作的过程;通过做正确的事情,进而改善自身内在能量场。
能力层从“怎么做”的角度认识与判断自我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是一份能力,故选择越多能力越大。在能力层通过个体发现优势、察觉盲点,协助个体能量的改善。
信念层则协助个体坚定做事的规条。这也是进行个体内在探寻的好时机。协助每个人追求个体行动的动机,探求真正能够激励到个体的因素。例如坚信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在两难的情况下选择坚持什么、放弃什么;做事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做或不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这些思考往往在潜意识层面,是容易被个体忽略的,但却真实地决定了个人内在的坚持。
身份层和关系层则从更高的层面,协助大家探求个体的内在定位、个体与组织和世界的真实关系,寻找每个个体内部的真正驱动力。其中精神指的是: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从心灵层面谈及人生的意义;身份解决“我是谁”的问题—“我将如何实现生命的最终意义?我需要有一个怎么样的人生,从使命的角度探求要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
于此不难看到,对任何事情我们都可以通过六个层次去理解,同时高层次的意义控制着低层次的行动。这就像一个生命的能量金字塔:层级越高越具有决定权,越能起到主导作用;层级越低越容易变化,也易被影响。塔尖是系统,系统的使命决定了不同人的身份,完成这个使命的身份有许多种;每个人选择的身份又决定了其拥有怎样的信念和价值,成千上万的信念和价值支持着不同人的身份;对这些信念或价值的实现决定了人们如何去做——而具体落实到做法层面又会有很多种,这就是灵活与选择,是能力;当人们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时,也会利用不同的环境资源去展现各自的能力,而最终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每个人最高的使命。 [pagebreak]
逐层渗透Vs.醍醐灌顶
如何借助能量金字塔深化个人的思维能力,不断激发每个人持续的工作动力?
首先,能量金字塔需要被辅导者理解“使能”文化,区分内激励与外激励之间的关系,尤其需要清楚能量金字塔的层级关系,激发被辅导者进行自我探求的愿望。
其次,通过一对一的辅导进行能量金字塔的激励实施,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导师协助被辅导者从六个层面探求进行内观,探求个体能量的核心源泉,发现被辅导者的“信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导师会根据被辅导者对能量金字塔的理解与接受状态,采取自下而上逐层渗透或者自上而下醍醐灌顶的方式,进行员工能量状态调整。
譬如:在环境层,可以协助员工关注他们的影响圈,聚焦能够获取的资源,讨论如何围绕个人的目标或梦想、周围资源更好地推进工作;在行为层,可以侧重员工的个体行为,协助他们判断行为的效果,选择能够带来正向能量的良性行为。例如,围绕今年的目标,核心关注的事情会有哪些?期望提升个人的正向能量,需要持之以恒的“微循环”会有哪些等;在能力层,帮助员工更好地发现个人优势所在,协助在优势领域找到价值点。例如,你具备哪些与众不同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接近梦想,还需要你掌握哪些特别能力要求?在信念层,侧重让员工进行自我价值观的探测,尤其是在对于影响能量的两难境地,协助他们真正发现个人的信念选择。可以这样询问:在你生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与某某相比,你认为哪个更重要?你坚信不疑的是什么,是什么让你这么坚定?在身份层与关系层,则协助他们进行自我定位探知,回答个人的社会角色定位以及实现认识意义关键点所在。例如,你在不同人眼中的社会角色是什么?你是个怎么样的员工或管理者?朋友普遍如何看待你?分享个人的愿景、使命、梦想与追求的异同等……
通过上述六个层面的梳理,能量金字塔侧重协助个人从信念、身份与关系层找到个人的清晰定位,有效地协助个人找到内驱力的源泉,进而改变能力、行为与环境层面,推进个体的动能提升。
小C的故事:撬动“上三层”
小C低着头从客户的办公室走出来。疲惫不堪的他与客户发生了小小的摩擦,觉得很委屈。工作压力大、连轴转的加班,导致他晚上失眠,工作效率低。这样的生活状况,哪能不出错?小C心想,这份工作干了也有2年了,长期出差、与家人难以长期团聚,究竟持续工作的动力与源泉在哪里?
为此小C找到了个人导师大D进行深入交流。在花了一些时间探讨怎样提高工作效率、面对客户的问题以及如何平衡与家人的关系之后,大D问小C:“你为什么选择咨询行业?通过这份工作你最希望收获什么?在你描述的众多困惑中,你最看重什么……”
面对一连串的提问,小C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回答。看着无助的小C,大D随即解释说:“当我们把关注焦点放在外界环境变化的时候,往往因为客户需求的变化、工作地点的变化、周边人员态度的变化,影响内在的情绪与能量状态,最终牵连工作表现与个体持续的动力;但如果我们真正思考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认可什么或否定什么,就会发现其实真正决定我们能量水平的不是其他,而是内心的追求。”
针对小C对个体的职业成长所遭遇的困惑,大D结合能量金字塔与他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首先,在交流的过程中,大D带入了更大、更广泛的事物或意义,找出对方做事情的动机。例如从关注“环境”引导小C关注能量金字塔的更高层面。大D不断地追问小C:“除了关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还更希望得到什么?”“你认为你在这个阶段应该收获什么?”“你在这个职位上,是怎样的一种角色,希望达到什么高度,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其次,大D讨论了小C在能量金字塔同一个层面更多的其他可能性,更多地关注小C的思维开拓,从多角度引导他的思考:“谈到这里,我想请你想一想这个目标应该是怎样的?有些什么意义?其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个目标可以带给你什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目标?”“其他目标对公司、对你而言,都分别可能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实现这些价值?”
第三,通过细化,了解小C谈话中的深层结构。技巧之一就是了解某种说法的具体事实,通过具体事实判断小C的分析判断是否都是内在的真实感受。例如小C经常会觉得很累很疲劳,他总是列举很多工作,“要写方案,要写建议书,要维系客户,要做项目……”大D则不断询问“做这些工作困难在哪里?你都怎么计划?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从小C的每一个安排深入了解其工作动机,以掌握其想法。从大D的角度来看,其实小C的工作量并不是太重,觉得疲劳是因为小C的心累。小C觉得这个没意义,那个没价值,都是在应付工作,并没有认清这些工作的逻辑顺序以及价值点,工作起来有抵触心理,也没有办法提早安排工作导致效率不高。于是,大D和小C沟通了这部分的内容,并帮助他了解工作安排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做出了更有效率的工作计划。此后小C的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经过大D两天的辅导,小C逐步认识到原来关注的重点更多是在能量金字塔的底三层,尤其是重点关注外界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关注个体能力是否足够具备应对客户的能力。而通过能量金字塔侧重在信念层、身份层与关系层的分析,大D协助小C判断个人的追求、个人价值观的深层次判断。他开始明确个人在职业发展与工作中的定位,思考自己发展的必要路径和资源需求,寻找自己与工作平台共同发展的对接点,并在此定位基础上找到与家庭、朋友协调的关系,开始出现主动的思维方式。
利用能量金字塔最困难的,是如何协助员工通过能量金字塔确定成长规划。能量金字塔高层面会影响低层面的所有内容,只有撬动每个人找到其在信仰、身份与精神层面的确认定位,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确定个人的信心。但在平时,大家的关注重心都在底三层而非上三层。有效上三层的撬动不仅仅需要大家对于使能管理的共同理解,更重要的是辅导导师能够理解能量金字塔,愿意投入时间与精力与被辅导者不断探索能量金字塔的上三层对于被辅导者的意义。此外辅导者需要与被辅导者进行场域选择,关注员工的能量状态。多次的探索也是必要的,这样的辅导不能简单地期望一次实现目标,通过与员工多次的碰撞交流,能够更好地帮助他找到真正内在的能量所在,激励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此外,能量金字塔是通过系统的逻辑协助每个人进行内在探求,进而寻找或调整个体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会随着每个人的工作经验与阅历的丰富逐步发展,但也会在个体较为不成熟的阶段,因为外界干扰而影响恰当的心智模式形成。因此需要辅导人对能量金字塔有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也需要被辅导人理性看待多种的可能性—通过能量金字塔构建识别自我,形成一个更为系统的思考能力,从而培育与增强个体能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