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枪首页
登录 免费注册 江湖通会员 增值服务 帮助中心
移动版
微信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
绑定领取红包
微信
微信小程序
扫一扫访问分享
第一枪小程序
百度小程序
百度小程序
手机百度扫一扫
访问第一枪应用
当前位置: 第一枪 资讯 正文

李贤平:行走民间的“文化推手”

2012-05-17 14:14:04 1186

[导读]李贤平对文学的热心和推崇,在江西文坛几乎人人皆知。从高考落榜的落寞少年,到被前辈提携的文学新秀;从以独特的视角洞察江西文学的图景,到不遗余力地把作家及其作品推向全国,这个“大地的孩子”演绎着“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故事。十几年来,他除了有诗人、文学评论家的身份外,还是“文化推手”的角色。

  •     认识李贤平已有些时日,从刚开始与他接触时记者便发现,一个个文学新闻策划的诞生,一场场文学活动的举办,都是在他的号召下应运而生。记者有时认为,也许他就是为文学而生的,文学就是他的另一位恋人。
        李贤平对文学的热心和推崇,在江西文坛几乎人人皆知。从高考落榜的落寞少年,到被前辈提携的文学新秀;从以独特的视角洞察江西文学的图景,到不遗余力地把作家及其作品推向全国,这个“大地的孩子”演绎着“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故事。十几年来,他除了有诗人、文学评论家的身份外,还是“文化推手”的角色。
        李贤平现任《家庭百事通》杂志主编助理,兼任南昌市作协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南昌市文化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江西省作协理事,江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特邀副研究员,“年度江西文情报告”课题组成员。他的评论在《江西日报》、《文艺报》、《创作评谭》、《美文》等报刊发表,还荣获第五届江西省谷雨文学奖,他在《上海诗人》、《雨花》、《理论与创作》、《西部》等10余家报刊推出过“江西作家、诗人作品小辑”,主编了《伯乐——江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作家作品联展》、《诗江西》(2卷)、《江西现当代散文选评》(5卷)等书。南昌市作协副主席杨建葆曾经提出:“我经常说李贤平在打一个人的文学战争,他让我想起捍卫伊拉克荣誉的英雄——萨哈夫。”

    ▲行走民间的“文化推手”李贤平与儿子在一起。

    “大地的孩子”:
    见证中国校园文学
    的光荣 

        1976年,李贤平出生于江西乐平的一个农村。1992年,他考进了省重点中学——乐平中学。从高二开始,他担任文科班班长。在父母、老师眼里,他是一个能吃苦、爱学习的孩子,这让他自信得有些自负。
        就在他信心满满地憧憬考上大学时,命运却脱离了他预想的轨道。1995年夏天,因发挥失常,李贤平沉浸在高考失利的悲伤中。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南昌一所民办大学的招生信息,便怀着希望将材料寄给了那所学校的校长章荣达。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校长来信鼓励他振作起来,并说如果他愿意来校就读,可以减免一半学费。尽管当时对民办大学的歧视很深,但李贤平毅然踏上了来南昌的求学之路。“高考失败给我的教训是最深的,让我明白没有什么成绩是值得骄傲的,否则就会栽跟头。”回忆起当年的经历,李贤平感触颇深。
        到南昌后,读诗和写诗成为他心灵的寄托,让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不久,他邀请同学办文学报纸。“第一期报纸出来后,我们围着学校放了几挂鞭炮。”李贤平笑着说。
        在求学期间,由章荣达校长出面解决费用,李贤平先后到济南、长沙、哈尔滨等六七个城市参加了文学夏令营,这让他开阔了眼界,促使他写了不少总结年度中国校园文学成就的文章,筹划了江西省青少年文学艺术新苗盛会、全国当代青少年文学创作研讨会,还主编了《当代校园文学作品联展》。他的诗歌在《星火》、《诗选刊》等刊物发表,并入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4年诗歌》、《词语的盛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诗人诗选》等选本,他还荣获1999年“诗神杯”全国新诗大奖赛三等奖,出版了诗集《大地上的孩子》。
    “你是我的眼”:
    热爱江西文学的
    民间观察员

        离开学校后,李贤平先后在两家大型企业工作。然而,他一直想去文化单位就职,但由于文凭原因,他常常在应聘的第一关就被刷了下来。在四五年的漂泊生活里,他内心的文学梦从没有动摇过。2002年,《江西日报》的郑云云、李滇敏老师发表了他的《江西诗坛的2001》等文章,激发了他写评论的激情。此后,他的《2000~2002年江西散文创作漫淡》、《当下文学评论的江西困窘》、《灯下翻书:2009年江西文学的N种读法》等文章在《江西日报》、《文艺报》、《创作评谭》等报刊发表,其中《五位赣人  一种追求——江西籍诗评家剪影》荣获江西省第五届谷雨文学奖。 
        随着观察的深入,李贤平觉得青年作家需要营销与推广。他在《都市消费报》等4家都市类报纸开设“大话南昌文坛”专栏、主持作家专栏。2005年3月,他命名了“江西散文新三秀”,并在《美文》推出了“江西散文新三秀”12个页码的作品辑,引起不小反响。由他开创的年度“江西作家新活力30人作品大展”相继由《芒种》、《雨花》、《理论与创作》、《西部》推出,成为江西文学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李贤平还在《上海诗人》、《都市》、《文学与人生》、《红豆》、《天津诗人》等10余家报刊推出过“江西作家、诗人作品小辑”。
        记者已不只从一位作家口中听到夸赞李贤平的声音,不论是老作家还是中青年作家对他的评价都是:“人很热心,很有能力,为江西文坛做了很多事。”
        但是,李贤平也常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困扰,做任何事情,没有钱是不行的。于是,李贤平四处化缘筹集资金,编辑选本。他主编的《诗江西》——《作品卷》、《文论卷》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后,《文艺报》称:“该书是对江西诗歌史一次较为全面的整理与总结,填补了江西诗歌史的空白,不仅为研究江西诗歌54年的历史提供了文献价值,也为了解江西文学乃至中国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价值。”
    “感谢有你”:
    在文学前辈的砥砺中
    踏风而行

        “虽然我读的是民办大学,但是它给我开启了一个窗口。感谢南昌有那么多人一直关心我,让我对这个城市产生了感情。”在与记者交谈中,李贤平说得最多的是很感谢前辈、老师对他的帮助。
        2003年6月,在企业上班的李贤平意外地得到江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吴海、所长夏汉宁的关注,并被破例聘为特邀助理研究员。捧着鲜红的聘书,李贤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文学所的领导对我一直都很包容,鼓舞我努力地走下去。”李贤平说。后来,江西籍出版人夏子华出资,邀请李贤平主编《伯乐——江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作家作品联展》。据悉,这是全国首本推介“60后”、“70后”作家作品的地域选本。江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还为该民间选本召开了座谈会,并首次总结了这代作家的创作得失。
        如今,李贤平主编的5卷本《江西现当代散文选评:1919~2010年》将由江西美术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记者了解到,从2004年夏天开始,这本书曾因多种原因几近夭折。幸运的是,2006年9月,时任江西出版集团总经理周文批字关注:“这个选题不错,不要流到省外去出。”江西美术出版社社长陈政给予书号支持,并免收不菲的设计费,才留存了下来。
        李贤平介绍,该书入选散文佳作275篇(章),海内外275位名家义务进行点评,其中有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文联的42位专家,27位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评委,62位文学报刊主编、副主编,119所高校党委书记、副校长,教授……“这本书可谓屡渡难关,我的一位朋友帮我解决了高昂的印刷费。我们的心愿就是希望江西散文能引起文学界更为强烈的关注。”从李贤平的话中,记者体会到这本书凝聚了他很多心血。


    “傻根的幸福”:
    在朴实的日子里
    温情歌唱 

        多年来,李贤平因为学历不高而吃了不少亏,他便通过自学取得了本科文凭。2007年冬,深感学识不足的他很想进入大学求学,便请假备考。儿子出生十几天后,李贤平走进了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考场。遗憾的是,尽管他的总分为350分,但因英语没有过关,他的大学梦再一次破灭。如今,李贤平从事的是自己喜爱的编辑工作,他现任《家庭百事通》杂志主编助理。他曾被单位推荐参加江西出版集团编辑领军人才培训班,荣获“江西省优秀期刊工作者”称号。“领导不以文凭看人,这让我感到十分幸运。”他认为,在与市场接轨的杂志社工作,能够开拓视野,不至于故步自封。他在业余时间与文学为友,可以净化心灵,不至于太浮躁。
        与李贤平接触过的人都能感觉到,他乐观开朗。他不抽烟、不喝酒,没有博客和微博,但在文学的海洋里,他乐在其中。“八九年前,单身的我在租的房间里炒菜时,总会自言自语,导致房东说我经常有朋友来访。因此,我是一个‘很阿Q的人’。”李贤平说,一件小事情都能激发出他一股脑儿的幸福。现在,他下班回家经常和儿子抢电视遥控器。儿子为了“报复”他,在他看书时,把一块擦脚布偷偷地塞到他的脖子里,然后两人“扭打”在一起……
        李贤平似乎永远那么精力旺盛,奔忙在不可遏止的热情里。而无论什么缘由的误解和嘲笑,都不能阻止他为文学振臂高呼的热忱,正如“傻根的幸福”……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第一枪网意见及观点,亦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第一枪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问题请联系media@d17.cc
第一枪官方微信

第一枪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获取电商行业最新数据及资讯。
微信号: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