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美国学校的华人孩子常常是班里的佼佼者。他们学习用功,成绩好,拿奖学金,考证书,赢奖状,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那么从13亿人口里,怎么都能选出上亿非常聪明的人才吧?
非也。中国在人才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突出问题。“文革”期间知青下乡致使几乎整个一代年轻人去种地了。随后的计划生育政策更是加剧未来的人才短缺。到2050年,30%的中国人会在60岁以上,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之比将下降40%。
还有质量问题。虽然中国儿童识字率排名世界前列———99%的15至19岁人口都具备读写能力,但高等教育没能跟上世界水准,导致只有约10%的大学毕业生能达到跨国公司用人标准。当然这一情况也有改善,超过20万人在海外完成高等教育。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目光转向东方,寻求新的收益和市场增长,它们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前,能在知名外企工作是中国人的终极职业目标。大型国企由于待遇相对低、晋升机会少,并不太吸引人。但中国的人力市场发生了有趣的变化。如今,无论是外企、国企还是民企,对高端人才都产生同样需求。他们要具有商业管理和领导能力,要有创新才能。
由于具备以上才能的人才有限,企业之间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本土企业提供的诱人薪资、补贴和晋升路径可与外企匹敌,甚至超过后者。尤其是外企还存在高级职位只能由外籍人士担任的“玻璃天花板”。
另外,很多中国员工还是倾向于为中国老板工作。这可避免文化差异和很多沟通上的困惑。比如,有不少中国员工发现他们要不断地在两种语言之间给西方经理做翻译,解释其中的细微差别。还有,做事方式的不同也令一些在外企工作的中国员工处于不利地位。比如,打折、回扣或者个人喜好都是中国市场上的行业标准操作,但可能与外企规则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