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知识付费是不是骗局?你是怎么看线上买课呢?
来源:微博: 康斯坦丁 (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知识付费”兴起于2016年,并正式拉开了“将知识变现,为内容付费”的大幕。从本质上看,知识付费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知识消费方式。其让人们能够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去碎片化学习,进而快速获得相关知识或技能。
但在迅猛发展了数年之后,知识付费如今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冷落和质疑。如,此前暨南大学发布的《2018年知识付费研究报告》显示,公众对付费产品的新鲜感日益降低,使用市场缩水,复购率下降,整个知识付费行业开始出现营收下降的问题。此外,吴晓波企业上市失败,罗永浩、PAPI酱等大V关闭相关付费节目,《李翔知识内参》停更等,也为知识付费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关知识付费是个“骗局”的舆论也在持续发酵。我们不否认,现在知识付费行业中有很多“干货”内容。但随着知识付费成为一座大金矿,它不仅招来诸多“蝴蝶”,也引来很多“臭虫”。
这是因为知识付费行业的门槛极低,很多普通人都能成为知识的“传播者”。这就让知识付费的内容良莠不齐,存在大量毫无实际价值、毫无营养的信息和内容。而当人们付费购买后,发现买的是“劣质商品”,自然会觉得知识付费就是骗局。
比如在短书采访发起的调查显示,58%的用户投票选择“知识付费是一个骗局”、“知识付费没什么用”,仅有25%的用户投票选择“知识付费对我有帮助”!认为知识付费有帮助的人不足三成,充分显示出人们对知识付费的“失望”。
从另一点看,人们对知识付费愈发“厌恶”的原因,在于很多平台和“大师”都在狠抓“焦虑”这个点。“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90后踏入30岁,是什么让你和同龄人拉开差距”……玩转知识付费的那些人,就是通过“贩卖焦虑”去让人们主动花钱去学习并降低焦虑感。这种推销伎俩刚开始非常有效,但如今却像顽固的牛皮藓广告一样,让人看了生厌!
可以说,知识付费正在褪去“光环”,因为越来越多人已经看清楚知识付费的“真面目”。大部分追逐知识付费的人所得到的结果就是:一开始,觉得很有启发很有用,看完的一瞬间觉得自己受益匪浅。可时间长了就才发现认知并没有由此而提高,思维并没有由此而升级。知识和技能依然在原地踏步。总的来说,花钱去学习,最后得来的只是“一场空”!诸如180天就打造升级版的自己,你信吗?
不妨仔细想一下,除了多几根白发、多几条皱纹外,真的有很多人因知识付费而让生活品质提升、加薪乃至改变命运吗?即使有,也只是极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没有本质变化。所以,知识付费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个“骗局”而已。梦,该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