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坐落在鹰潭市郊的鹰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鹰潭高新区),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土地,而现在,这里已经是厂房林立,人来车往。2012年,已有400多家企业落户鹰潭高新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6亿元,工业增加值达48亿元,外贸出口1.85亿美元。一座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正在崛起。
鹰潭高新区的崛起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建国以来,鹰潭工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中、从粗放到集约的发展历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江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地位的确立,作为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鹰潭获得了国家和省里的大量投入,江铜、贵化、贵电等一批大中型企业相继建成,鹰潭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建市以来,鹰潭围绕中央“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按照“扶大、放小、退弱、进非”的思路,积极调整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步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工业体制改革得到深化。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鹰潭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打造鄱湖明珠,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新鹰潭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工业兴市”战略和项目带动、品牌带动战略,着力整合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建材、化工、冶金、微型元件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铜基新材料、绿色水工、大健康、汽摩配、新能源及节能照明、创意制造等新兴产业,强化工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工业总量迅速扩张。据统计,1949年,鹰潭工业总产值仅为308万元,1956年突破1000万元,为1146万元;1971年突破1亿元,达到11185万元;到1983年为15967万元。1988年、1995年、2003年、2006年和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相继迈上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500亿元和1000亿元大关,分别为10.05亿元、58.92亿元、110.94亿元、484.91亿元和1227.43亿元。2012年达到1666.63亿元,是建市时的1041倍,年均增长27.1%。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1985年,我市只有1家大型工业企业,3家中型工业企业。到2012年,全市共有8家大型、27家中型工业企业,大中型户数是1985年的8.8倍。2013年7月10日,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以278.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入榜世界500强,成为我市、我省有史以来首个世界500强本土企业。2012年全市共有产品销售收入亿元企业108家,10亿元企业37家,100亿元企业1家。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据统计,1983年,鹰潭工业产品主要以农产品加工、林木产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品次量少。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市工业体系的不断健全,工业产品日趋丰富,逐步向高、精、新、特方向发展。2012年全市生产水泥113.32万吨,磷肥17.81万吨、水表442.62万只,皮鞋379.4万双,发电量58.51亿度,分别是1983年的174.3倍、23.4倍、52.9倍、95.8倍和278.6倍。2012年电解铜突破100万吨,达到103.31万吨,是1986年的17.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