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新村 发展产业 引导进城 争取支持
吉水“四个统筹”打造移民幸福生活
吉水讯(许祖平、王福海)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一座座移民新村拔地而起,移民新村里村小学、卫生室、活动室等配套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眼下,走进吉水县各个移民新村能明显地感受到移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重点在移民,难点也在移民。吉水县坚持把移民安置作为工程建设的先导工程来抓,将移民安置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争取各方支持统筹结合,强力推进,实现库区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不反复”。
该县统筹抓好移民新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移民宜居生活环境。移民新村建设启动之初,该县就提出要把全县94个移民新村建设成为“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丽乡村样板,提出了“每个移民新村都要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的生态文明村,每户移民都有一栋满足居住条件的住房,每个移民新村都有一个生产发展规划,每个移民家庭都有一个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每名符合条件的移民都享受一份国家后期扶持补助资金”的“五个一”目标,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配套建设移民新村,全面配套村内排水、供电和环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了学校、卫生所、村部、村级活动中心等配套公共设施。八都镇住岐移民新村不但修好了通村公路,硬化绿化了村道,安装了自来水,还分别高标准打造了一个文化休闲公园和森林休闲公园,让移民们在茶余饭后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去散步,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而这只是该县打造美丽移民新村的一个缩影。如今,走进该县的每个移民新村,看到的都是“村庄布局优美、庭院秀美洁净、道路宽阔平坦”,感受到的是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
吉水县统筹抓好移民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开辟移民发家致富新路子。移民搬得出,更要留得住、富得起,发展产业是关键。在移民安置过程中,该县紧抓生产资料这个基础,严格按照农村外迁安置移民人均不低于0.8亩水田、0.4亩旱地、0.3亩林地,后靠安置移民人均不低于1.2亩耕地的标准进行调山、调田,为移民基本的生存发展提供保障。紧抓产业规划这个核心,坚持新村规划与产业规划同步实施,编制库区产业、库区旅游等总体规划;根据各移民安置点的产业基础和种养习惯,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一村一品”产业村、一批星级农家乐项目和一批生态旅游休闲带,引导移民大力发展井冈蜜柚、高产油茶、花卉苗木、水产养殖、楠木以及休闲观光农业等增收致富产业。如文峰镇的低坪村,外迁移民搬入该村后,积极融入该村的葡萄种植、鹅鸭养殖,实现人均年收入2万元,移民新房盖好了、腰包鼓起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文明新风兴盛了,移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该县统筹抓好移民新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为移民转身市民创造条件。
该县主动应对部分移民失地后就业创业需求,发挥工业园区对劳动力的承载和吸纳优势,创新地开展移民无土安置。在县城西工业区周边投资1亿多元建设占地94亩的金滩镇上邓坑城镇移民安置点,该安置点可安置移民500多户1600余人,同时还配套建设了移民社区服务、文体娱乐中心、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为部分有能力自谋职业的移民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此外,对自身经济条件较好、有转移就业能力和进城愿望的移民,还专门在县城周边及郊区的文峰镇、乌江镇、醪桥镇布局了10个安置点进行城镇安置,充分发挥毗邻城区便于创业的优势,积极引导进城移民参与县域经济建设,发展特色产业,为移民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开辟广阔空间。
为给移民搬迁提供强大保障,该县还统筹抓好移民新村建设和争取多方支持参与建设,建立了县级领导挂乡包片、县直单位包村、乡镇主体负责、移民干部包户的移民安置责任体系,全方位落实移民新村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全县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员开展了移民新村建设“百日攻坚”和“百村竣工”等一系列活动,派出34个县级领导挂点,从92个县直单位抽调330名干部组成43个驻村移民工作组,县、乡、村1000多名干部在一线从事移民工作,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合力攻坚的工作局面,有效加快了移民新村建设进度。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新村建设对口支援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有利时机,积极与省直单位对接,主动沟通,争取省直对口支援单位的鼎力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44个省直对口支援单位共下拨帮扶资金1.02亿元,落实帮扶资金100万元以上的帮扶单位有22个,为该县扎实推进移民新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