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打造绿色崛起强引擎
——江西省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纪实
这一时期,江西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2008年以来,江西省经济在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中坚韧前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爬坡越坎、逆势而上。2011年,江西省经济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在江西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重要里程碑。
这一时期,江西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6.6:51.7:31.7调整为2011年的12:56.9:31.1,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巩固;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38.68%提高到2011年的45.7%,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累计达240多万人。去年,全省城镇总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人,达2051.2万人。
这一时期,江西打出一连串发展“好牌”——200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牢牢抓住江西省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够的主要矛盾,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以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为抓手,大力构建“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江西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仔细审视这一振奋人心的发展历程,人们可以发现——牢牢把握富民兴赣的突破口,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始终是全省发展一以贯之的主线。
立足实际把握省情,“跳出江西看江西”——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成为全省干部群众扩投资、谋发展的主战场
2008年,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是加速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间节点。
这一年,在省委的强力推动下,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省上下在继续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投资带动效应,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发展,努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我们不会忘记——
2007年12月29日,履新不久的省委书记苏荣,在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首次面向全省干部群众发表讲话。在这次全省关注的讲话中,苏荣指出,继承和创新是我们做好工作必须把握的两个重要方面,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着力点应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看实践、看民心民意。
寥寥数语,意蕴深远。全省干部群众在保持高涨发展热情的同时,又对省委“新的着力点”充满期待。
随后短短3个月时间里,苏荣走遍全省11个设区市,深入开展考察调研;15个月后,他的足迹踏遍了全省99个县(市、区)。在翔实的调研和对专家、群众的虚心求教中,江西经济规模较小、经济发展层次较低的基本省情逐步凸显,江西未来发展的蓝图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
我们不会忘记——
2008年4月15日,省委、省政府领导带领各市委书记、分管副市长和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地就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等进行实地考察。途中,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崛起的长三角,给了代表团成员们以极大的震撼。
在学习考察归来后举行的省委常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苏荣直接点题:在加速工业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工业化发展带动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推动作用,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
同年9月23日,省委再次组团赴兄弟省份学习考察,这一次的学习考察对象,是与江西同属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安徽省。从南昌到“呼包鄂金三角”,再到安徽合肥,超常规发展的“内蒙古现象”叫人赞叹,日新月异的“合肥速度”使人振奋。
“这两次考察,一次是去沿海发达地区,一次是去与我们一样同处中西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安徽省。通过这两次活动,我们既看到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大发展的壮丽图景,又看到了与江西条件相似的、可比可学的典型,更明确了下一步加快发展的抓手和目标。”说起2008年的这两次考察活动,一位设区市领导记忆犹新。
省委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号角,迅速带来全省发展的新变化。工业化、城镇化成为全省干部群众扩投资、谋发展的主战场。2008年,江西省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全国第二,城镇投资增幅列全国第一。
充分发挥投资的“经济引擎”作用,以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为抓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2008年的江西,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1个百分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迅速缩小了江西省工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却凸显了城镇化这一发展滞后的“短腿”。
2010年5月,苏荣在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会议上着重指出:实现县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必须在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提升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取得突破。
2010年8月,省委再度组织江西省党政代表团赴福建、重庆、天津学习考察。通过对兄弟省市发展经验的学习和思考,苏荣再一次鞭策和鼓励全省干部群众,要紧紧咬住发展目标,“坚定不移抓项目、抓投资,全力加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省长鹿心社则在履职代省长之初即表示,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来江西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鹿心社就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多次深入基层考察调研,提出明确要求。
紧紧抓住左右经济发展态势、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扩大投资,紧紧抓住就业岗位多、资源能源消耗少的重大服务业项目重点突破——近年来,在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中,江西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
剖析南昌高新区的发展,可以窥见江西省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上大步迈进的美好前景——
这块只占南昌0.08%面积的土地聚集人口达40多万,依托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出南昌市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左右的利税,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这是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建设进程中的生动缩影,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机融合。
数字显示,2011年,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超过1万亿元,而工业投资占比高达58.9%,其中,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135.3亿元,比上年增长39%,高出全省固投增长率近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三产投资比重上升,去年达3363.9亿元,增长29%。
投资结构的优化,在点亮江西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美好前景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11年,江西省县级财政总收入占据了全省75.5%的份额,其比重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
进一步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江西省区域发展新格局
工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城镇是二、三产业的主要载体,城镇化带来的社会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实施加速城镇化发展战略。全省上下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省工信委相关人士介绍,工业投资、尤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势头十分迅猛。这标志着江西省工业经济正加速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这绝不仅仅是由小向大的量的扩张,更是由弱向强的质的飞跃”。
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相关服务性产业的壮大,进一步放大了对农村人口的吸纳作用。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末,江西省城镇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占总人口的45.7%,与上年相比上升了1.64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了8.6个百分点,人口城镇化趋势明显加快。
当前,江西省已进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随着江西省“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格局的着力构建,江西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期”。
江西省采取的一连串重大举措,为未来江西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出台工业“三年强攻”规划,瞄准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培植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优势产业、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一批重点工业园区、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新增2000亿元左右,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总额将分别翻一番。
2011年,江西省累计开工保障性住房33.1万套,主体完工20万套。而根据国家确定的任务目标,江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总任务为130万套,预计投资1000亿元,将使近500万百姓受益。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为农村人口“洗脚”进城提供便利。
…………
“到2015年,江西省工业增加值将力争突破1万亿元;城镇化率力争达53%以上,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赣鄱大地将呈现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蓝图已绘就,战鼓已擂响。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江西稳中求进、稳中快进、又好又快的发展步伐将更加坚定有力,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动人画卷将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