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金地集团的掌门人,53岁的凌克是个十足的完美主义者,他不仅在战略层面把握方向,也从未放松对细节的关注。完美主义的他事事较真,不管在工作中抑或生活中,他都习惯用自己的高标准严加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而这似乎又是一把双刃剑,追求质感的金地集团似乎面临着效率低下的困惑。
正如金庸笔下的江湖人物,个个都身怀绝技而又风格迥异,在中国的地产江湖中,房企大腕们便是现代版的江湖人物,远见者如王石,思考者如冯仑,投机者如潘石屹——他们的共同点似乎是都习惯于生活在聚光灯下。而低调者如凌克,则宁愿选择在台灯下工作。
作为金地集团的掌门人,53岁的凌克是个十足的完美主义者,他不仅在战略层面把握方向,也从未放松对细节的关注。
完美主义的他事事较真,不管在工作中抑或生活中,他都习惯用自己的高标准严加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而这似乎又是一把双刃剑,追求质感的金地集团似乎面临着效率低下的困惑。
理想主义的他喜欢思考,在地产行业如火如荼的年月,他已开始反思这个成长快速、赚钱也快速的行业,将会面临怎样的膨胀边际,又将怎样通过产业领域拓展和发展模式转型,实现更长远成长。
他具有很强的双面性。在员工眼中,他外表严肃,不苟言笑得甚至有些令人生畏。而在他的内心,却是地道的侠义柔肠,他关心员工的健康,并在百忙之中照顾弱势青少年。
从深圳福田区下辖的一家地方企业成长为全国性开发商,金地只用了十余年。无疑地,这种成长速度在全国范围内都属领先;而另一方面,曾名震股海的“招保万金”如今已明显划分为不同的梯队,金地明显落后于万科,甚至诸如恒大、碧桂园等后起之秀。
在惨淡的行情中,凌克对2011年的业绩显得还比较满意,但也提出,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将要学习“冬泳”。
成功属于时代的产物
如果不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浪潮,凌克或许在湖北的一家军工企业当上了厂长或总工程师。他的身上有着很强的时代烙印。
1978年,凌克参加了第一届高考,大学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分配至一家军工企业;1988年,受到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他选择下海,涉足房地产,开始人生的转变。
谈及当年的抉择,他称并无后悔,“改革开放的思想、振兴中国的思想召唤了我,使我可以放弃原来这些工作,投入到一个自己非常陌生的工作当中”。
自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他并不避讳这一点,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在他的脑子里根深蒂固,而他坚信,如果将来有什么可以再次让他热血沸腾,那一定是振兴中国,带领企业走出国门。
当年受到改革开放召唤的凌克刚到深圳时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做过报关员,直到他加入金地集团并以坐直升飞机的速度晋升为董事长,才算进入事业的正轨。
那是在1998年,中国住宅商品化改革启动,凌克在这一年接任金地董事长。从普通员工到董事长,他仅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
2001年的上市成为金地的新起点,让其成为继万科和招商地产之后的股市新秀,并逐步实现100倍的规模增长。
从某种程度上说,凌克的成功基于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而在他亦承认,“我的成功肯定是时代的产物,不仅是我,这一代企业家的成功都应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而今,在严苛的宏观调控政策下,昔日辉煌的开发商不得不反思行业的前景问题。凌克承认,房地产高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但持续发展的动力依然存在。
他喜欢用数字来说话,“中国有3.7亿个家庭,但是我们中国成套住宅还只有2.7亿套,所以我们中国还需要1亿套住宅,而目前的情况是每年可以生产1000万套住宅”。
尽管前景依然美好,但变数却增加不少,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开发商开始寻求转型之路,“快速开发、现金为王”成为主旋律。
2010年以来,凌克领导下的金地集团则将“金融”和“商业地产”作为集团两翼,高调进军商业地产,抢滩金融市场。而在我们的访谈中,凌克首次提到了效率之说。
理性与野心
与“文科万科”相较之下,人们给金地贴上了“理科”的标签。理工科出身的凌克谨言慎行,有时候甚至表现得不善言辞,只做不说。
据金地员工说,不仅凌克,金地高层很大一部分都是理科出身。在凌克们的理性思维下,金地集团实现了快速扩张和风险控制。
金地2011年财报显示,公司净负债率下降了7.6%,而资产负债率为71%,低于同类企业,可见金地将财务风险控制放在首位。
尽管手握大量现金和预收账款,但对于2012年是否买地仍然保持谨慎意见。
现金为王,在严厉的房地产调控背景下,金地无疑保持住“稳健”的资金流。但也有人质疑,过于保守的金地或许已经错失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机会。
凌克笑言,理工科的管理层会多几分理智,少几分浪漫,但这并不影响公司的经营,经营主要与战略相关,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一批优秀的人才和企业文化。
尽管脑子里满是理性,凌克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一向“克制”的他少了一些野心,虽然他自认为并不是一个敢冒险的企业家。多年的商场经验告诉他,风险控制甚至比扩张更为重要。
从出身来看,金地与万达这两家房企有某些相似之处:两者都带有国企的血统。金地隶属于深圳市福田区政府,而万达的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大连胜坨镇综合福利厂。
1994年,金地向深圳市体改办提出申请,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并得到批准。而万达亦在这一时期积极地展开了股份制改革。
不同的是,时至今日,金地的最大股东依然有着政府背景的福田投资发展公司,据最新的财报披露,凌克仅持有公司股票不到1% ;相比之下,王健林则步步为营地将万达的股权私有化,他本人实际控制的万达商业地产的股权比例达到62.127%。
尽管“发迹”的路径类似,但两位大佬的风格却迥异。王健林主张大刀阔斧的改革,而凌克则践行着精心打造的理念。
不过,凌克似乎也在开始反思如今的竞争格局,“金地公司挺人性化,但是在竞争性、执行力方面略显弱了一些,我觉得应该要改进,如果不改进的话,也很难跟其它公司竞争。”
梦想
从区属二级企业的总经理,到金地集团总经理,再到金地集团的董事长,凌克把自己一生最美的时光,铸进了金地的历史。
直到如今,凌克还保持着“5+2、白+黑”的工作时间表。尽管他说自己只是指引公司前进的方向的人,但还是要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国内外各大城市。
比起财富,他说自己宁可选择事业,“因为这会让我有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约20年时间的“事业”里,对细节精益求精的凌克,既着眼每一栋建筑的打造,又保持了战略视野的超越。今天的他,甚至又在“梦想”如何将金地带上国际化的广阔舞台。
在地产圈这个江湖中,王石选择攀登高峰挑战极限,郁亮酷爱自行车比赛,王健林选择了“玩”足球,而凌克偏爱网球。他甚至梦想着有一天能当上网球学院的院长。
这个梦想也并非遥不可及。在他的主导下,金地一直以来都在推动网球事业。在他们推出的楼盘中,很多都配套网球场。同时,他们也在推动网球慈善事业。目前,他们还计划修建一所网球学院。
在此之前,他曾经梦想着退休后能和太太开一家别样的小旅馆,让青年朋友们可以来入住,每天与他们聊世界、聊人生。
他还特别羡慕王石,能够“抛下”万科前往美国哈佛求学。如果将来有机会,他也希望能够回到校园。
骨子里有一些小小的浪漫,这或许又是理科凌克的另一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