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价格战和《非诚勿扰》有关系吗?当然没关系,但是它们在本质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真人秀”,娱乐节目而已,千万别当真事儿。
学过文艺创作的人都知道,文艺作品讲究的是矛盾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没有高潮,那就没人爱看。而战争,是矛盾冲突的最高表现形式,普通的事情如果加上一个“战”字,就总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例如“贸易战”、“信息战”、“人才战”,当然还有“价格战”。
媒体总说今年爆发的电商价格战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甚至连商务部的官员都出来发话,警告大家别再继续打下去了,这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伤害。但我作为一个在这个行当里浸淫时间并不算短的媒体人,总觉得有些纳闷:电商行业的价格竞争不是一直就这么激烈嘛,不是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吗,怎么就一下子变成史上最大规模的了?有些莫名其妙。
其实,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的电商价格战”是有迹可循的。最初的发起者应属苏宁易购,大概是在4月下旬,苏宁提出“击穿全网底价”的口号,此举瞬间吸引了媒体的眼球,从googletrends和百度指数可以看到,“苏宁易购”的关键词搜索量在这个时间点被迅速引爆,alexa的网站流量指标也迅速上涨。先不论销量如何,苏宁易购此役在公关上是做得很漂亮的!
苏宁亮剑不久,其他主要B2C平台开始纷纷跟进,你说补贴2个亿,我说补贴4个亿、5个亿,纷纷加入战团。这下可好,本来就愁炒作无料的媒体记者们一下子找到了好选题,纷纷推出电商价格战的重磅文章(包括我们自己,呵呵),一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价格战就这样“被打响”了。
只不过这场价格战有些“雷声大、雨点小”。首先,电商历来不缺价格战,只是不用“价格战”这个提法罢了,以前的激烈程度也并不亚于今年的这一次。其次,电商公司(尤其是B2C们)向来高调,总喜欢把事情往邪乎说,他们在媒体的发言得减肥了以后再看。第三,B2C们并没有就这几亿元的补贴到底如何使用公开细节,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把原本就划出来的市场预算,换了个“补贴”的名字炒作一把呢?再说,这几亿的资金,对这些年销售额几百亿的平台来说,真的算不了什么,不过是总销售额的百分之几嘛,哪有那么的震撼人心啊?
因此,笔者斗胆认为,今年这场电商价格战本质上就是一场公关战,一个由各大B2C心照不宣的配合下的一场“真人秀”。他们目的无非是两个:第一,向消费者传递一个信息,我这里的价格是最低的;第二,靠炒作形成的新闻热点,获得免费的流量,这可比买广告划算多了!
抛开这场炒作出来的价格战不谈,我认为“价格竞争”是一个合理的现象。在传统零售行业当中,比拼价格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沃尔玛的口号就是“天天特价”,没有人说它扰乱市场,也没有人说他损人利己。为什么?沃尔玛的低价是建立在低成本和高运转效率的基础之上的,它卖低价依然能赚钱,依然是健康的,而且它给消费者带来了福利。
另一方面,电商其实也没有必要和线下渠道的价格进行对比,从而反证线上渠道的低价是不合理的。恰恰相反,中国线下渠道的定价是过高的,这是国内零售渠道效率低下的一种表现。低价,是电商相对于传统渠道的一个巨大优势。
所以,有时间还是别去埋怨别人打价格战了,多想想自己怎么降低成本(在不卖假货次品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持续创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