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新华网上海5月12日电(记者王涛、王淑娟)中国人民银行11日公布的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818亿元,同比少增612亿元。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88.9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
正如预期中的一样,4月份信贷数据再次走入低点,年初以来信贷减速明显。伴随着经济下滑,信贷减速究竟传递了哪些信号?
需求弱不弱?
“信贷乏力的主因是全社会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其实,作为与实体经济对应的另一面,信贷数据已释放出当前经济下滑的严峻信号,而信贷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共识。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今年以来信贷的一个最大变化是需求下降,这和经济减速以及经济调结构有关。去年银行的贷款利率上浮很高,供不应求,而今年的情况扭转为有效需求明显下降。
从信贷结构上看,当月贷款结构依然是“短多长少”,真实的信贷需求,尤其是中长期贷款近期始终萎靡不振。央行的数据显示,4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535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0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65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鄂永健表示,对公中长期贷款低迷一般反映企业未来盈利预期仍未有显著改观,扩大投资的意愿不强,而当月新增票据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表明当前信贷需求不强,银行通过增加票据融资来扩大信贷投放。
4月票据融资再次大幅增长也印证了目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状况。数据显示,4月份票据融资增加了2407亿元。
“目前票据融资的大幅增加很明显是银行为了完成任务而凑数的结果。”赵庆明表示,正常情况下,经济活跃时期,银行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企业的票据融资才会出现正值。
信贷涨不涨?
一位市场人士表示,目前来看,央行维持资金适度平衡的意图较强,从最近逆回购频繁操作可以看出,央行释放的信号是货币政策不能再紧了。
其实,月度信贷的波动对总量判断已经意义甚微,业内认为,实际上4月份的新增信贷在3月份冲时点之后,还能达到接近7000亿元的水平,这已经是很乐观的一个表现。
“下一步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是扩张需求,金融上应继续合理释放流动性、推动市场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加快信贷投放步伐。”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未来的贷款投放应当重结构而轻节奏。”民生证券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尽管目前中长期贷款还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未来投资需求的刺激政策将会直接推动二季度信贷的回升,而其主要拉动力量就是中长期项目贷款占比的逐渐攀升。
连平认为,预计5月新增贷款会有所回升,未来随着政策继续朝放松的方向微调,准备金率适度下调,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增强,而一季度GDP增速较低也会促使决策层加大刺激内需的力度,从而带动信贷需求回升,信贷余额增速呈逐步回升的态势。
利率调不调?
调存准还是动利率?目前市场对于当前的政策走向依然存在预期的分化。
据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营业部负责人介绍,现在有不少企业在获得银行授信后,竟然不愿意提款。除非特别着急的用款,企业则是能拖则拖。显然,在当前的信贷需求下,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已经明显偏高。
光大证券资深分析师钟正生认为,利率下行预期下有贷款需求企业在推迟贷款。
“目前从银行层面来看,资金还是充裕的。银行体系的资金状况并不构成信贷投放的障碍。因此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没有太大意义。”赵庆明认为。
他认为,对货币政策而言,与其通过增加流动性的方法进行微调,不如通过降低基准利率来的实在,降息的信号作用更加明显,并且在银行利润备受指责的情况下,通过单边降息也是金融部门向实体部门让利的过程。
据其测算,如果降低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折成年度的话将为实业部门节省2000亿元的融资成本。
不过,交通银行的观点认为,目前基准利率水平并不高,市场实际利率已经下行,中长期通胀压力依然存在,经济增长不大可能大幅放缓,因此年内利率将保持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