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枪首页
登录 免费注册 江湖通会员 增值服务 帮助中心
移动版
微信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
绑定领取红包
微信
微信小程序
扫一扫访问分享
第一枪小程序
百度小程序
百度小程序
手机百度扫一扫
访问第一枪应用
当前位置: 第一枪 资讯 赣商专栏 正文

刘承河:“刀山”下的孤独守望者

2012-04-07 09:57:27 857

[导读]他,练就了一手绝活:上过由36把刀刃作梯的“刀山”,下过由180公斤木炭燃红铺平的12米长、0.5米深的火海,他就是延续安远县省级非遗项目“上刀山”的代表性传承人刘承河。

               他,练就了一手绝活:上过由36把刀刃作梯的“刀山”,下过由180公斤木炭燃红铺平的12米长、0.5米深的火海,他就是延续安远县省级非遗项目“上刀山”的代表性传承人刘承河。

   今天的“上刀山”民俗技艺传承人日渐减少,真正成了一项“绝”活。日前,记者来到安远县欣山镇中山街探访这个“刀山”下的传奇人物。

 

  “刀山”下的孤独守望

 

  2011年7月15日,我们在安远县欣山镇中山街天灯下西巷见到了刘承河,他中等身材,简单介绍之后,我们向他说明来意。得知是来了解他和他那“上刀山”技艺的,他便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刘承河告诉记者,自古上刀山下火海都是一个传奇。明朝以来,安远县欣山镇的“上刀山”表演就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声名远播,现在还成功入选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刀山”是在明朝时由雄十四郎、雄十四娘传入安远,在清朝和民国时最为盛行。“上刀山”一般由师傅一人或师徒二人共同表演:在一张1米高、1米见方的方桌上竖起一根12米高的柱子,柱子顶插一把红旗,柱身上双向每隔50厘米,安插一把刀口朝上的利刃,上扎有黄、白、红、绿、蓝各色三角纸旗和神符小旗,共36把。表演者头扎红法帕,再戴龙凤呈祥、三大仙师云冠,身穿古代女装,腰束五彩腰带。表演前还要举行梵香、祭祀仪式:6名乐手以道教音乐来伴奏,手拿“镰刀锡角”,随着音乐唱念,摆动舞姿起告。仪式后,表演者脚沾祭水,用双手扣住上面的刀刃,再将光脚板踩在刀刃上,一步步向上攀登,直到“刀山”的顶端。在“刀山”顶上,表演者不仅要表演倒立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还要上奏表文,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无病无灾、国泰民安。最后手拿“镰刀锡角”起舞,口吹锡角,鸣角三声。“下刀山”时,围“刀山”而转,也称“黄龙绕柱”,缓缓而下,最后回叩祖师。

 

  他说,在表演“上刀山”时,虽然徒手、光脚在锋利的刀刃上爬上爬下,但在结束时,表演者的手掌、脚底板均无伤痕,这就是“上刀山”表演最神秘之处。为什么他们赤脚“上刀山”却毫发无损?有一种解释是,由于旧时农民不习惯穿鞋,长年累月脚板都磨得很坚硬,所以一般的刀都不会伤到他们,但他对这种说法只是置以浅浅的微笑。

 

  说起自己与“刀山”的初次结缘,刘承河介绍:1995年,他复员回到了安远县城,偶然的一次万寿宫之行,让他与“上刀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拜师之后,师傅开始关门日夜倾囊传授。在表演“上刀山”时要求心平气和、静若止水,光脚踩在刀刃上要求分毫不差,踩上后不能有纹丝移动。每一步攀登都要做到稳、准、狠,并且要求精力集中,不能分神,稍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他也十分珍惜师傅的每一次示范,几乎也是看一次就能学会。不到半年,师傅在传完毕生绝学之后百年归老了。送走了师傅,他只能独自练习,每日的苦练也得到了一定的回报:在天心镇仰湖村庙会的首次大型法事上,许多曾看过他师傅表演的人都纷纷赞叹,他的技艺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随着一次次的“刀山”历练,刘承河的技艺越来越精湛,之后也收了徒弟,并与徒弟一起走南闯北活动开了。

 

   如今, 刘承河也陷入一片困惑:师傅的技艺只单传给了他,现在虽然有很多人向他拜师学艺,但他也陷入当年师傅的困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古老的技艺日渐失去了热情,加上学习“刀山”技艺需要灵感,自己至今也没有物色到一个“有缘人”,毕竟,“上刀山”作为一门技艺,虽然脱离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需要,但今天的“上刀山”技艺已经被赋予了新时代的特征:胆大、心细、韧劲,也寓意着中国人的勇敢坚毅的优良品格,它的艺术价值和对民族古文化的弘扬都值得传承。他只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物色到一个传承弟子,把自己的技艺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第一枪网意见及观点,亦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第一枪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问题请联系media@d17.cc
第一枪官方微信

第一枪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获取电商行业最新数据及资讯。
微信号: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