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根据多年的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经验和科学管理的观点,我认为:中国的市场本来都很浮躁,中国的企业也都很急功近利,根本不适合采用事业部制式的管理模式。
根据多年的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经验和科学管理的观点,我认为:中国的市场本来都很浮躁,中国的企业也都很急功近利,根本不适合采用事业部制式的管理模式。可以说,在中国,事业部制简直就是管理粗放的代名词,但我当初的观点其实并非是针对美的,只是在作为案例时顺便提到一下而已,想不到的是,短短十几天不到的时间,这家行业巨头却用实际表现再次验证了这个观点。
“见过裁员的、但没见过这样裁员的”、“我还在美的,活着”、“没有留恋,赤条条来,干净净走”,这是媒体从熟知的美的员工QQ签名上捕捉到的信息。这几句截然不同的叹息,反应出了产业工人们对美的这家企业的爱与恨。可以想象,对这些当初以进美的这家行业巨头为荣的工人们来说,美的强悍的执行力正是来自于他们对企业文化追随而形成的凝聚力,如今,他们却要沦为企业发展中的炮灰,卷进这样的风暴中确实是一种成长过程中无限悲哀。由此可见,美的裁员,引发的社会反响非同一般,带来的负面效应更是出乎意料,而后再被媒体爆出的“漏缴社保”事件则更是让“美的式裁员”处于风口浪尖。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美的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其了不起是因为在过去20年里,美的年均复合增速为40%;在过去的10年里,从百亿增至千亿,它增长了10倍,2010年,美的销售额首破千亿元,成为继海尔之后中国第二个过千亿的家电企业。因此,美的才提出了“五年内再造美的,2015年美的销售收入达2000亿元”的战略目标。而在2009年年终总结大会上,其提出的目标只是2015年要成为全球白色家电前五位,不到一年,目标改成全球前三位,其发展之快,实在是令人咋舌!
但是,这种高速发展却并非是建立在一种理性的基础上的良性发展。而是中国畸形市场需求的产物。在中国,这几年的房地产市场就像一部失控的电梯,一路高歌向高位狂飙,其速度足以让世界警惊,而按照产业链的理论,白色家电业也就是房地产这个高速电梯上当仁不让的伙伴。众所周知,美的的强项本来是营销,美的也是一个典型的营销型企业,取得如此业绩自然毫不奇怪。美的的高速发展也就来自他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同样高速中国房地产市场,而绝非它的综合实力和战略能力。但是,市场能力却绝对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速扩张必定带来诸多的隐患和危机,良好的业绩也会掩盖众多致命的短板和危机,这就像一个漂亮女孩绝对能找到一个有钱的男人但却未必能过剩幸福生活一样的简单。
按照企业发展的规律,任何一个业绩裴然并健康发展的企业,必须是管理高度规范化之下的产物。美的事业部制自1997年施行后,集团只管销售、利润等,各事业部在新产品及内部管理上都拥有绝对的自主权,而在本身管理体系没有完善、核心控制能力无法形成及文化不具影响力的情况下,也就拉开了粗放式管理悲剧的序幕。
因为管理粗放,就导致美的在经营质量、产品品质频频遭遇挑战。去年的紫砂锅事件就曾备受质疑,而因为实施高激励的销售措施,导致很多刚就业的学生就像吃了春药一样不择手段在一线推销,结果引发了同行之间不少的市场摩擦。此外硕员沉积、人浮于事、成本居高难下等大企业病也都随处可见,职场腐败也是屡见不鲜,一个小小的西北地区的销售老总也都为自己配上了秘书和司机和助理,即使在这次匆匆忙忙的裁员事件中,管理技巧上的欠缺更是引发了各界诟病,也为企业带来了很多如“社保事件”之类的社会负面效应。管理团队的不成熟、管理的粗放也都在此暴露无疑。
即使在产品开发上,美的也缺乏明确的战略引导。现有40个大类产品,产品线过于庞大,几乎是什么都做,见什么好卖就模仿什么,急功近利之心昭然如揭,也因此饱受业界质疑。被社会看重的龙头企业几乎没有发挥龙头作用,没有引导整个行业往高处发展,没有去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没有去创新市场,而是盲目地、不择手段去抢占市场,这是否也是管理战略的迷失?
美的式裁员或许是一种无奈,裁员的后果或许也是缺乏社会责任的、不懂管理的企业高层们始料不及的。但不管怎样,种种迹象都告诉我们,粗放管理在中国已经行不通,规范化管理才是战略的根本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规范化指标必须要取代业绩指标成为企业战略,管理指标必须从软指标变为绝对的硬性指标,否则,就一定会导致企业的灾难!但愿美的式裁员不要重演,我们的企业和社会都已经不堪承受其重了。
企业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稳定期。在创业期,市场最重要,而在成长期,则是管理最重要,成熟期则是文化最重要,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对于刚起步的企业而言,市场就是根本,在珠三角,很多企业很多老板都是靠营销、靠市场起家的,但是,在企业规模扩展了N倍以后,这些企业老板却还只会做营销,几乎所有的精力和资源依然只对营销倾斜,企业的战略重点还没有从市场往管理上做根本的战略转移,这就是悲剧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