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7年前,三聚氰胺事件席卷全国。7年来,这场风波渐渐淡去。但新京报记者统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从2014年2月到2015年1月间公布的拒绝入境名单显示,一个年度内,FDA因为疑似含三聚氰胺而通报的中国食品出口企业有38家,共113批次产品。其中不乏福建银
7年前,三聚氰胺事件席卷全国。7年来,这场风波渐渐淡去。但新京报记者统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从2014年2月到2015年1月间公布的拒绝入境名单显示,一个年度内,FDA因为“疑似含三聚氰胺”而通报的中国食品出口企业有38家,共113批次产品。其中不乏福建银鹭、广东嘉士利等知名食品企业。
在这份名单上,饼干、面包、蛋糕卷等成为“疑似含三聚氰胺”重灾区。这是美国一项针对中国进口食品的特殊检验政策。事实上,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去年被通报的113项“疑似品”,无一被证实含有三聚氰胺。
7年间,数百家食品企业出口到美国的近千种食品因“疑似含三聚氰胺”被拒入境。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项政策实际上是针对中国食品企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有某种歧视性”。新京报记者采访中,数家被FDA通报的中国食品企业抱怨“被疑似”三聚氰胺给企业带来了无端的损失和困扰。
但也有多家食品企业在“被疑似”的情况下,三缄其口,或者以前后矛盾的答复回复记者。业内人士表示,这反映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食品企业认识到了食品安全风控的重要性,但企业维权意识,风险管理水平还亟待提升。
“被三聚氰胺”创痛中国食品企业
业内人士指出,美国是我国食品第二大出口国,“自动扣留”措施导致货物严重延误,增加额外的检测费、储存费等,期间还需同FDA大量沟通协调,无疑增加输美食品企业的成本和承担的责任,对出口企业带来深远影响。对于“自动扣留”的影响,永吉生物质量管理负责人罗女士算了一笔账,64吨产品价值加上运费损失近150万元。工厂60%的业务在美国,被“自动扣留”后检测,一般要在美国口岸滞留一个月左右,客户才能提到货,周期特别长,也影响了正常的贸易。
“客户以前每年都会下订单,现在没办法进口,损失有50多万。”华普水产徐先生直接向新京报记者吐槽:“一次检验费用四五百块,但出口次数多,对小企业来说会有很大的压力。自己国内送检一次,到那边口岸还要再检一次,那是很可怕的。”
嘉士利运营管理部部长吴先生也称,“自动扣留”给销售商带来滞留费用和检测费用的压力,增加销售商成本,对公司扩大出口产生不利影响。被“自动扣留”的产品需在FDA指定第三方机构自费检测“证清白”。许多被拒绝入境的产品,显示的是FDA没有取样检测,也没有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很大原因就是进口商认为检测费用过高,干脆放弃货物。
多家企业还提及,虽然第三方检测费是由进口商出,但作为合作伙伴,当进口商觉得检测费用有压力或对利润造成影响时,相应也会转嫁到双方合作上来,有可能不进口或提出别的条件。
“上了拒绝入境名单,对公司名誉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些是无法估量的。”一位被FDA通报的企业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企业也可以向FDA申请从‘进口预警’名单里撤出,只要进入绿名单,就不会被‘自动扣留’了”,美国FDA驻京办事处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表示。
但这个过程耗时不短,并非易事。FDA要有确凿证据证明引起违规的因素已根除,且符合美国要求,可以从名单中解除。比如在6个月内,发货人没任何违规进口货物,且提供文件给FDA证明已采取措施;或者生产商至少连续5批输美产品,经美国当地实验室检验合格,FDA审核放行,厂家或出口商可向FDA提解除申请。如果是对某个国家全国性的“自动扣留”,质量问题出现率低于10%时,由该国主管部门提申请,经FDA对整改情况评估认可后,可对该国解除“自动扣留”。
FDA“收手”尚无时间表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三聚氰胺事件引发国外对我国食品质量的不信任,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度对中国乳制品采取限制措施,加强含乳产品的三聚氰胺检验。不过,随着国内严控质量,近年来欧盟、日本等已相继解除了对我国出口食品三聚氰胺项目的加严检验,但美国对中国出口食品依然未彻底解除预警,实施“自动扣留”,不按规定执行,就会以“疑似含三聚氰胺”的理由列入到每月拒绝入境名单中。
针对多年来美国FDA对华进口食品的“自动扣留”,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有关负责人此前曾公开表示,“被美方拒绝入境的产品不一定含有三聚氰胺”,美方做法不利于中美食品贸易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中国出口食品国际声誉。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同美国FDA多次谈判,美方也派专家到中国对企业、实验室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未发现任何出口产品存在三聚氰胺问题。此后FDA减少了“自动扣留”中的中国产品种类,但仍将70余种产品列入清单。
2月28日,新京报记者就此事咨询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食品安全三处一位人士称,出口到美国的“疑似含三聚氰胺”食品如果一旦真的查出来有三聚氰胺问题,“美方一般会通报给中方质检部门,质检部门也会有监测”,不过目前质检部门还没有发现过。
针对国内企业情况,新京报记者6日向美国FDA总部咨询,FDA是否考虑加强和中国质量部门磋商,根据国内食品企业对美出口质量提升的现实,逐步缩减以致取消对华食品企业出口的“自动扣留”政策。对此,FDA未给出时间表。称已与中国食品安全机构密切合作多年,共同致力于中美两国双方食品进出口及食品安全交流。探索更多的合作空间,以使双方存在差异的监管系统能够协作,共同促进食品安全。
走出阴影需修“内功”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在其官网上指出,FDA的“自动扣留”措施有科学性的一面,但也存在主观、武断、片面的问题。“自动扣留”采用单项否决制,任何一项缺陷都可能成为被处理的理由。检验以FDA或FDA认可的实验室检验结果为判断依据,即使出口国检验机构对结果有异议,也基本不予以复核。
“美国‘自动扣留’实际上是一种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有某种歧视性”,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各国之间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存在不一致和偏差,应该加强进出口所在国的监管合作,签订检测合作协议,争取互相认可,降低企业的成本。
但争取权益之外,另一方面,新京报记者研究美方去年通报名单时,发现除了“疑似含三聚氰胺”之外,一些出口食品还存在“含有毒有害物质”“含不安全的添加剂”、规格标签不合格等确凿问题。
云南普洱永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美国第三方检验机构检测显示,产品虽然没有三聚氰胺问题,但都检出三聚氰酸超标。中国目前没有对食品中三聚氰酸有明确检测规定。资料显示,三聚氰酸遇到三聚氰胺时两者会形成氰尿酸三聚氰胺,可能造成肾脏衰竭。
新京报记者采访中,许多出口食品企业甚至不清楚FDA政策。另一些企业则语焉不详,回复前后不一。山东威海东旺食品有限公司去年有3次共8批饼干“疑含三聚氰胺;未标注配料的常用或通用名”被通报。3月4日,威海东旺公司食品安全部一郭姓人士接受采访时,前期承认有产品被通报,后又否认,公司董事长王佩君婉拒了采访。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处处长种焱对新京报记者说,一般被美国FDA通报“疑似含三聚氰胺”的食品企业都不愿被提及。一位受访业内人士表示,这反映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食品企业认识到了食品安全风控的重要性,但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还亟待提升。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建议,对此项政策造成的贸易延缓,中国食品企业可以向贸易仲裁委员会不断提出申诉,但也要研究美方要求,提高出口风险防范,加强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以管理水准提升来破解技术性贸易标准难题。(来源:新京报)
相关文章推荐:美国将继续观察阿里假货 暂不列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