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中国经济数据:GDP同比增速为7.4%,为1990年以来新低。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1月24日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以速度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确立发展质量导向目标,以质取胜应当成为新常态下的大战略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中国经济数据:GDP同比增速为7.4%,为1990年以来新低。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1月24日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以速度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确立发展质量导向目标,以质取胜应当成为新常态下的大战略。”
1、经济增速如何预期
每年地方两会,对经济增速目标的设定都成为首要关注的热点。据统计,在已经召开地方两会的省市中,除了西藏设定的GDP增长目标同去年持平外,河北、重庆、宁夏、浙江、新疆、北京等多地皆下调了经济增速目标。
2015年经济形势如何?是像前两年一样,继续缓慢下行?还是大幅滑落,打破过去三年形成的“温和调整”模式?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研究员王小广表示,从实体经济看,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大。首先,从中期趋势来看,受“三期叠加”的影响,经济增长的调整远未到位,还会继续惯性下滑。其次,从影响因素看,投资与房地产的调整是导致2014年经济下行的最主要因素,2015年的压力会更大。
“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房地产进入周期性和阶段性调整,现在调整才刚刚开始,今明两年房地产调整力度还可能加大。另一方面,资金成本过高,在需求相对不足、物价增长放慢的情况下,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将明显降低盈利能力,从而抑制投资需求增长。”王小广说,因此,2015年投资增长将继续放慢,预计增长12%-13%。但是,受最近两年就业形势较好、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的积极影响,2015年的消费增长仍将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将继续在10%以上,这将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强的支撑。
“目前,中高速增长的‘底’还没有探明,或者说,中高速增长的均衡点还没有找到,未来还将有一个探底的过程。”刘世锦认为,这取决于三只“靴子”的落地。三只“靴子”分别指基础设施投资、出口和房地产投资,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出口增速这两只“靴子”已经落地,而第三只“靴子”——房地产投资,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只‘靴子’落地后,我国中高速增长的‘底’或均衡点才可基本探明。”
“2015年实体经济下行的压力仍会较大,但调整仍然是温和的,预计GDP增长7%左右。”王小广说,我们赞同将2015年预期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到7%左右。理由有:一是根据中长期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经济规模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未来6年年均增速为6.5%,就能实际上述目标,而且7%左右的目标也与“十二五”规划相一致;二是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对就业增长形成很强的支撑作用,目前7%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增量比10年前10%以上的经济增长还多;三是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的调整相比,我们对经济增长目标调整仍然是缓慢的或温和的。从近几年的实际看,社会对此的承受力在增强,市场主体都在做很好的适应,逐步认可了倒逼机制对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四是将经济增长目标适度下调,可以适度减轻稳增长压力,为调结构、促改革创造更大的空间。
刘世锦说,速度指标优先,先定速度再定其他指标的做法应当改变。速度指标应当成为因变量,以质量指标倒推增长速度。只有适应提高发展质量要求的才是合适的、好的速度。风险加大是当前速度过快的主要制约因素,当然过低也不利于发展质量。因此,不仅决策者,而且社会公众、投资者都需要转变观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新常态是我国经济运行度过增速换挡期、转入中高速增长后的一种阶段性特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符合后发追赶型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后发优势的内涵与强度、技术进步模式发生变化后的必然结果,其实质则是经济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的新阶段。
2、新常态有新动力:以质取胜
2014年,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制造业产能相对过剩,与此同时,我国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分别快于第二产业的7.3%和第一产业的4.1%,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48.2%。
“新常态最核心的特征是增长动力的新旧接续。”李伟指出,新的发展条件下,供给和需求都发生明显变化,约束条件不同以往,这些都意味着原来的增长动力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要真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的增长向创新驱动的增长转变。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能否顺利迈向更高阶段、更高水平,关键在于新旧动力能否顺利平稳接续。”李伟说。
“要跨过这个‘坎’,创新驱动是关键,这个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徐匡迪在第六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新常态是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型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投资驱动”逐步转换到“创新驱动”。一方面改造“老路”,摒弃以往过度依赖于消耗资源能源等物质投入、不惜环境的高强度投入的增长模式。另一方面开启“新路”,更多依靠人力资本集约投入、科技创新拉动,迈向质量提升型的发展新阶段。从时间维度上看,新常态指的不是短期的一两年,也不是长期的二三十年,而是一个中期概念。
如何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加快经济结构的全面升级?王小广认为,重点是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既包括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也包括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他说,加大体制创新和政策支持力度,把健康、休闲旅游、文化等培育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主要方向是深化国企改革,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着力推动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显著提高一些战略性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李伟认为,经济结构调整难免阵痛,但调整成功了就会提升资产质量,提升产业结构,并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和更大的价值。一些传统产业需求虽然饱和了,面临转产调整,但一些新兴技术、新的业态和新的需求正在涌现,供给创造需求的空间十分巨大。国际上对我们的出口需求增长虽放缓了,但我们利用装备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和资金输出等优势,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迎来了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的历史机遇。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确实会增加成本,但提供需求快速增长的生态产品,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环保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则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3、哪些改革值得期待
2015年1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的措施。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形成总规模400亿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助力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部署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以结构优化拓展发展空间。
李伟表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需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是要抓紧推出一批能对需求侧产生积极作用的改革措施,在拉动短期需求扩张的同时改善长期的供给效率。与此同时,今年仍然需要密切关注房地产、产能过剩和金融领域的风险状况,确保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
在王小广看来,2014年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进一步下放取消行政审批权、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商市制度改革等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市场活力,但其他的改革有的因立法需要一定的时间,有的在紧锣密鼓的设计之中,因此,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2015年将是改革攻坚年,一些重点、关键领域的改革有望迈出重大步伐。
“有三大改革值得期待,一是户籍制度改革有望提速,二是加快推进价格改革,三是财税、金融改革有望实现重大进展。”王小广说,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这是经济改革最重要的微观领域,这些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加快推进,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新定位落到实处。
李伟表示,新常态下,更好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需要减少政府对产业结构升级方向、产业优化升级方式和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干预。与此同时,要将政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有利环境上来。其重点在于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015年是规划年,而且‘十三五’规划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100年目标的冲刺阶段。‘十三五’规划既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划,也是一个全面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的规划,并以此推进我国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目标的实现。”王小广说。
专家观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今天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长期靠投资拉动,已经使资产负债表潜藏了极大危机。经济学讲潜在增长率,靠投资驱动已经不行,因为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已经太高,潜在的增长率就会降低。出路是提高效率,旧常态打破了,经济增速在下降,但是,效率有待提高。只要效率提上去,速度即使降下来也没关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没有利用好经济规律,长期保持超高速增长会错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经济应该是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辅助性的宏观调控一定要以微调、预调为主。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新常态确认后的首个政府年改革主要方向可能落在金融、财税、国有企业和服务业的开放等领域。从中长期来看,应以转型创新为重要目标,以全面激活社会资本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主线作为改革的总体方向。新常态形势下的国家治理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战略性、历史性选择。
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在新常态下,我国的宏观调控管理政策也需要从思路上调整,结合“促改革、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达到使经济增长完成“趋稳”“蓄势”和进入新常态的次高速增长区间的目的。(来源:解放网)
相关文章推荐:2015新常态下的新消费